据央广网报道,当地时间6月11日,乌克兰陆军司令米哈伊洛・德拉帕特宣布辞职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,而其辞职原因与近期俄军的一次导弹袭击紧密相关。当地时间6月1日清晨,宁静被打破。乌克兰陆军新闻处紧急发布消息,俄罗斯对乌克兰陆军训练部队的239号训练场发动了导弹袭击。袭击造成了严重后果,12名乌克兰士兵不幸丧生,60余人受伤。
米哈伊洛·德拉帕特(资料图)
乌克兰239号训练场,本是乌军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。平常这里进行着各类军事训练活动,为乌军输送作战力量。但这次俄军的导弹袭击,让这里瞬间成为“风暴眼”,不仅大量乌军士兵伤亡,整个训练场也遭受重创,后续训练活动不得不中断。这次袭击在乌克兰国内引发轩然大波,民众对乌军的防御能力产生质疑,政府内部也面临巨大压力。
司令辞职,背后因素错综复杂
袭击发生后不久,乌克兰陆军司令德拉帕特于6月11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辞职。他表示,自己对239号训练场的悲剧负有个人责任,所以决定辞去现有职务。不过,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。泽连斯基一开始极力劝说德拉帕特留任,可最终没能成功。在德拉帕特辞职前,泽连斯基还下达命令,任命他为乌克兰军队联合部队司令,这一职位比陆军司令的权力范围更广,职责更重,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提拔。那德拉帕特为何还是坚持辞职呢?
展开剩余69%一方面,从军事角度看,239号训练场遇袭,暴露出乌克兰陆军在防御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。作为陆军司令,德拉帕特难辞其咎。训练场本应配备完善的防御设施和高效的预警机制,可在此次袭击中,这些机制似乎都没发挥作用,导致大量士兵伤亡。德拉帕特主动辞职,算是对此次失职的一种交代。
乌军(资料图)
另一方面,乌克兰国内政治斗争也是重要因素。俄乌冲突持续数年,国内局势复杂,权力斗争不断。德拉帕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,容易招来各方猜忌。这次袭击事件或许被某些势力利用,成为乌克兰国内权力重新洗牌的“契机”。在权力博弈中,“个人责任”往往只是表象,背后是各方利益的角逐。
还有一个关键因素,据外媒披露,239号训练场经常有北约军官活动。这次袭击,很可能有西方人员遇难。乌军需要有人对此事负责,给西方一个交代。这不仅关乎遇难士兵家属,更关系到乌克兰与西方的关系。泽连斯基提拔德拉帕特,是对他过去工作表现的认可,也想尽力留住这位有能力的将领,但德拉帕特最终还是选择辞职。
239号训练场遇袭事件,北约也无法置身事外。西方长期以来暗中帮助乌克兰训练士兵,俄罗斯大概率知晓239号训练场有北约军官存在,此次袭击某种程度上像是俄罗斯向北约“下战书”,加剧了地区局势的紧张程度。
北约秘书长吕特坐不住了,他对成员国又是敦促,又是恐吓,称要么大幅提升军费开支对抗俄罗斯,要么就做好“学说俄语”的准备。他提到,北约成员国应将核心军费开支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3.5%,另外1.5%用于“国防相关开支”,使军费开支总额达到GDP的5%。吕特的这番言论,表明北约对俄罗斯的态度更加强硬,试图通过增加军事投入来给俄罗斯施压。
但北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。以英国为例,面对吕特的呼吁,英国用俄语回应“不”。英国作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国,以往在对俄问题上态度强硬,这次却明确拒绝增加军费开支,这反映出北约内部在应对俄罗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。部分国家不愿为乌克兰与俄罗斯全面对抗,担心卷入冲突,影响自身利益。这种内部矛盾,对北约后续的行动和决策将产生重大影响,也给乌克兰局势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。
从当前局势看,如果北约在俄乌冲突中持续紧逼俄罗斯,俄罗斯必然会面临更大压力,战争规模很可能进一步失控升级。俄罗斯不会轻易退缩,在军事战略上必定会做出相应调整,加强对乌克兰及北约相关目标的防御和打击。
北约秘书长吕特(资料图)
对于乌克兰而言,其军事实力与俄罗斯相比差距明显。虽然乌军近期频繁偷袭俄罗斯本土,给俄罗斯制造了一些麻烦,但从整体战局看,乌克兰缺乏持久战能力和有效的反攻实力。乌克兰既没有足够的军事资源与俄罗斯长期对抗,又依赖西方援助,而西方援助的不确定性在增加。在这种情况下,乌克兰最终大概率会被西方推上谈判桌,寻求政治解决冲突的途径。
泽连斯基提拔德拉帕特,或许是想利用他的军事才能,再在战场上支撑一段时间,争取更多谈判筹码。但北约内部矛盾重重,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意愿和力度都在变化。乌克兰未来的局势充满变数,何去何从,不仅取决于俄乌双方的军事行动,还受到北约态度以及国际政治博弈的影响。这场冲突后续将如何发展,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。
发布于:江苏省金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